記者:
發布時間:2022-07-15 10:26:09 編輯:張檬檬 來源:南通網從粗放到精細養殖的“綠色革命”,讓年盈利50億元的南美白對蝦產業,迎來發展的又一個春天。然而,部分養殖戶“尾水直排”“環保意識薄弱”等痼疾猶在,養殖污染整治“回頭看”,中央、省環保督察先后發出“整改令”,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會同如東等地聞風而動,奮力實施——
50億“富民產業”快速崛起
這是一尾從全國“蝦都”廣東湛江游來的神奇的蝦,養殖產量高居世界蝦類單產前三。1998年,如東苴鎮何丫村村民黃小華等在沿海鹽堿地上開挖第一個露天池塘試養時,并沒有想到,這一鍬下去,雖然一年一批每畝只賺了2000多元,但卻是此前他種糧收益的近10倍?!耙荒晡r,十年糧”的示范效應下,如東沿海墾區養蝦潮流涌動。
如東是漁業大縣,南美白對蝦規?;B殖從2007年前后開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成為全國南美白對蝦養殖重要產地之一,成為全縣漁業養殖的支柱產業,也是富民產業。2014年被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評為“中國南美白對蝦第一縣”。
南美白對蝦品質好、效益高,通過添加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養殖過程不使用抗生素。市水產品質量檢測中心透露,幾年來,國家、省、市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檢結果表明,南美白對蝦樣品抽檢合格率均為100%。南美白對蝦營養豐富,含有的氨基酸數量和種類比畜禽、豆類高。南美白對蝦養殖效益高,正常情況下,一個溫棚的年總產值約為5萬元,毛利潤超過2萬元,效益是一般種植業10倍以上。
蝦池尾水頻觸環保底線
盡管實施了從粗放到精細養殖的“綠色革命”,但部分養殖主體建立環保理念,并非一日之功,南美白對蝦養殖尾水排放,仍然頻觸環保底線。
早在2017年,在審計署環保督查指導下,全市開展了南美白對蝦養殖污染專項整治工作。市政府制定并出臺了《關于南美白對蝦養殖污染整治的意見》。通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及時把握整治動態,解決整治難點,協同推進整治工作。至2019年底,全市涉及南美白對蝦養殖的7個縣(市、區)全部完成市級銷號,南美白對蝦規范養殖90559畝,退出養殖35879畝,轉產21258畝,完成了整治目標任務。
然而,2021年12月,省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南通督察發現,如東南美白對蝦養殖污染規范整治工作不徹底,環境污染問題依然突出。在如東栟茶鎮如福養殖園區,養殖尾水匯集于園區北側框河,未經處理直排入海。督察組對養殖尾水直排口排放水進行采樣分析,檢測數據顯示,尾水直排口水質無機氮超標嚴重。在苴鎮街道東海社區養殖集中區、漁港大道西側養殖集中區,部分溫棚清塘廢水直排外環境。2022年3-4月中央環保督察,再次將如東縣南美白對蝦養殖尾水直排,列為重點反饋問題。2022年5月,省媒體以“南美白對蝦整治進度緩慢、部分企業養殖廢水直排黃?!睘轭},報道如東如福水產品有限公司,利用3根軟管將養殖廢水排放至黃海灘涂。
頂層設計實施“五個嚴禁”
市委鎮村水環境治理工作督導組顧漢忠組長,多次帶隊到生態環保督察和媒體曝光涉及問題養殖點、水產養殖尾水治理重點區域,實地查看養殖尾水治理情況,推進整改落實。南通市農業農村局高度重視養殖尾水直排問題,局黨組書記張軍表示,增強輿情意識,強化執法宣傳,徹底整改到位。局長陳敢率隊立即趕赴現場,找準問題,立足科技,迅速整改。如東縣立即召開縣委常委會,研究環保督察通報問題整改工作,強調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落實好整改工作,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舉措,從嚴從快解決督察組指出的“整治不徹底、監管不嚴格、長效管理不到位”的突出問題。
如東縣南美白對蝦整治辦通知,要求各相關鎮(區、街道)按照時間節點,迅速開展整治工作。針對目前南美白對蝦養殖污染整改仍然存在的問題,縣政府要求全縣“五個嚴禁,一個確?!?,即:嚴禁新增南美白對蝦養殖、嚴禁非法取用地下水、嚴禁使用違規加熱設備、嚴禁養殖尾水違規直排、嚴禁違法違規用海養殖,確保徹底整改到位。
執法檢查強推“二次革命”
接到如福水產品有限公司養殖廢水直排黃海舉報后,如東生態環境局第一時間,派出執法人員會同江蘇海警部門趕赴現場進行了查處,栟茶鎮漁業部門派出工作人員到現場制止違法行為。經調查,因連續大暴雨,又值企業進行池塘養殖尾水處理工程建設,該企業使用三根軟管,將四級生態凈化池內的養殖尾水抽送排放至黃海灘涂上。
養殖尾水治理“二次革命”,勢在必行。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萬夕和研究員帶領團隊針對如福公司存在的環保問題,立即深入一線研究制定養殖尾水治理方案。以公司內部豐產溝、河道以及魚池作為尾水治理區域,設置生態凈化區域共395畝,實行養殖尾水四級生態凈化。通過增加尾水過濾、沉降、溢流等固液分離措施,實現尾水中顆粒有機物有效去除;以濾食性魚類作為凈水工具魚,將水體中有機氮磷轉化為凈水工具魚類的生物有機體,實現有機物氮磷的降解和資源化利用;通過三、四級生態凈化池水生植物的作用,水體中殘余無機氮和無機磷被吸收。目前,系統運行已初見成效。
從行業自律邁向剛性約束
2021年6月3日,江蘇發布《池塘養殖尾水排放標準》(DB32/4043-2021),將池塘養殖尾水達標排放,從行業自律轉變為剛性約束。同年9月,市政府印發池塘養殖尾水污染治理實施方案。按照“生態優先、依法依規、源頭防控、分類施策、屬地負責”的原則,市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等部門對全市養殖水面100畝以上連片池塘、單個養殖主體水面50畝以上的池塘,逐一核實、登記,形成信息清單,全面調查摸底,排出尾水治理任務清單:共計10.42萬畝、涉及212家養殖主體,2022年完成68家200畝以上單個養殖主體或連片池塘的整治任務;2023年6月1日前完成剩余整治任務。
因地制宜探索尾水治理模式
“三池兩壩”、微生態活水凈化、貝類凈化和尾水綜合處理站——全市水產養殖尾水治理“二次革命”,各地因地制宜,各顯神通。
專家介紹,“三池兩壩”,通過“沉淀池—過濾壩—曝氣池—過濾壩—生態處理池”,對養殖尾水進行處理,實現達標排放或者資源化利用。這種生態處理模式因地制宜、建設成本低、養殖戶容易接受,廣泛應用于海淡水池塘養殖和南美白對蝦溫棚養殖的尾水治理。
如東縣大豫鎮九龍村,則通過布置在原生河道水體中的微生物、水生動植物,配備曝氣、流水設備,對水中污染物進行轉移、轉化及降解,進行微生態活水凈化。該村水產養殖面積2.4萬畝,凈化區面積4097畝,設計日處理量3萬噸,投入3000余萬元。南通寶華海產品養殖有限公司獨辟蹊徑,運用貝類凈化技術,解決南美白對蝦、脊尾白蝦、梭子蟹養殖尾水處理難題。該公司水產養殖面積約1.45萬畝,養殖尾水統一收集后用雜色蛤進行凈化處理,目前雜色蛤凈化面積1200畝,投入費用320萬元,計劃后續增加雜色蛤凈化面積至2500畝。南通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何丫村,則采取尾水綜合處理站;養殖尾水從集污管道內進入曝氣池,經水泵提升至處理設備,經過除渣去磷裝置、脫氮裝置處理后排到何丫中心二橫河道內,設計日處理量1萬噸,總投資2013萬元。
“回頭看”建立長效機制
南通市政府持續開展南美白對蝦養殖污染整治“回頭看”,對沿海地區新改擴等問題高壓嚴管,規范養殖秩序、建立長效機制、強化屬地責任、推進生態健康養殖。市農業農村局印發《南美白對蝦規范養殖應知應會》,宣傳規范養殖目標、基本要求和尾水達標排放注意事項;與生態環境等部門聯手,開展全過程監管;通過建立養殖尾水處理示范點,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尾水治理“三分建七分管”。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要求,按照“逐一銷號”的原則,主管部門在尾水治理工程完工后及時組織驗收,確保工程設施科學規范。同時,強化治理后的線上和線下監管,試點推進實時在線監測系統建設。治理點明確專人落實運維責任,村級組織定期檢查,鄉鎮漁業、環保管理部門落實尾水排放信息登記備案制度,縣級主管部門加強隨機抽查、水質檢測和行政執法,倒逼養殖主體按規范運行,確保養殖尾水治理設施建設好、運行好、維護好,真正實現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
·朱赟杰 施曄·